时间: 2025-03-08 10:25:08 | 作者: 工程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房屋漏水是许多业主都可能遭遇的烦心事。随着网络的普及,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业主倾向于在网上预约维修服务,然而,这其中却隐藏着不少陷阱。近期,上海发生的一系列防水补漏骗局事件,就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消费市场掀起了轩然,也为众多购买的人敲响了警钟!
上海奉贤的周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家补个洞竟会陷入一场天价骗局。她在网上预约了上门防水补漏服务,实施工程人员介绍说,他们采用打孔注胶的方式,将补漏胶水注入孔中,填补漏水空隙,形成保护层以达到补漏目的。胶水分为几个档次,周女士选择了最贵的一款,每斤 320 元。实施工程人员称,一般 5 到 10 斤就能补好,最多不超过 20 斤,满打满算也就 6000 元左右。可当作业结束,周女士看到桶里的胶水几乎见底,一称竟用了 70 斤,费用超过 2 万元。周女士难以接受,而实施工程人员却辩称,在打入 20 斤胶水时曾征求过周女士夫妇的意见,称半途而废无法补好,胶水自然要用得多。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件早已不是首次发生。去年 5 月 18 日,上海的唐老伯也曾疑似遭遇此类骗局。他修一个仅仅 3 平米的卫生间,竟被用了 136 斤胶水,维修费高达 4 万元人民币。还有受害者朱先生,对方号称灌的胶是进口的,每斤 380 元,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约半小时,随后报价 48000 元。崔女士也未能幸免,被索要 17000 元,在她表示没钱时,实施工程人员不仅抢了她的手机,还发脾气、辱骂威胁她。
这些事件中,骗子们的套路如出一辙。他们先以看似合理的补漏方式和较低的预估胶水用量及价格吸引业主下单,然后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以很多理由持续不断的增加胶水用量,导致费用大幅攀升。当业主提出质疑时,他们要么强词夺理,要么采用威胁、辱骂等手段逼迫业主就范。
这些骗子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他们背后有着惊为天人的暴利空间。据到案的团伙成员交代,他们以 2.5 元一斤的价格采购三无产品胶水,却冒充著名防水公司在网络上招揽生意,以高价卖给业主。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向 14 名被害人索要了 23 万元维修费。这种以低成本换取高暴利的行为,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
不仅如此,当协商不成时,他们还会采用辱骂、威胁甚至电话轰炸等手段。这种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强迫交易罪。他们利用业主对防水补漏专业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骑虎难下的处境,肆意妄为,严重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对于受害者来说,这些骗局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是心理上的创伤。像周女士原本可能仅仅是想简单解决房屋漏水问题,却没想到遭遇如此天价骗局,经济压力陡然增加。而崔女士在被辱骂威胁后,内心的恐惧和委屈可想而知。这些受害者在经历骗局后,可能会对类似的维修服务甚至整个消费市场都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
这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对整个防水补漏行业乃至家政维修行业的信誉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消费的人在看到这些新闻后,难免会对网上预约维修服务心生疑虑。即使是正规的维修公司,也有一定可能会因为这些不良商家的行为而遭受牵连,业务量受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行业内的良性竞争环境也会被破坏。
此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消费陷阱及监管漏洞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它让大家意识到,在看似便捷的网络消费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消费的人在选择服务时,不能仅仅被低价、便捷等因素所吸引,还需要更加谨慎地甄别商家的资质和信誉。同时,也促使有关部门反思在网络消费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类似的消费骗局并非只出现在防水补漏行业。在家政服务领域,也频繁出现各种骗局。例如,一些家政公司以低价吸引顾客,声称提供优质的保洁、保姆等服务。但当工作人员上门后,便会巧立名目增加费用,如临时说房屋面积超出预期、需要用特殊清洁工具等,让我们消费者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还有在装修行业,某些不良商家在与业主签订装修合同前,承诺以低价打造高品质装修。但一旦合同签订,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就会以材料升级、工艺变更等理由不断加价,业主若不同意,他们便以停工相威胁,迫使业主妥协。
这些事件与防水补漏骗局有着诸多共性。首先,都是利用花了钱的人专业相关知识的匮乏,以看似合理的理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其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种种手段增加费用,实现高额盈利。再者,当消费者提出异议时,都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甚至违法的手段来迫使消费者接受。这些共性凸显了当前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隐患,让我们消费者防不胜防。
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或其他消费项目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在防水补漏方面,了解常见的补漏方法、所需要的材料的大致价格范围等。能够最终靠网络查询、咨询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获取知识,这样在与商家沟通时就能够有一定的判断力,不容易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在网上预约服务时,要仔细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以及用户评价等信息。对那些资质不全、评价不佳或者信息模糊的商家,要坚决远离。同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些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平台或品牌进行合作,降低遭遇骗局的风险。
在确定合作前,务必与商家签订详细的合同。合同中应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材料品牌及价格、施工期限、费用结算方式等关键信息。并且要规定好假如慢慢的出现纠纷的解决方式,如通过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这样若发生争议,就有依据可依,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施工过程中,消费者最好能够安排专人做监督。对于实施工程人员的操作、材料的使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商家偷工减料或恶意增加用量的情况。假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并保留好相关证据。
上海的防水补漏骗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当今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消费骗局也层出不穷。咱们不可以仅仅寄希望于有关部门的监管,作为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消费过程中避免陷入各种陷阱,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让那些不良商家无处遁形,让我们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否也曾遭遇过类似的消费骗局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共同消费骗局。
特朗普称将对加拿制品征收250%的对等关税;王毅五问美国;北京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Manus回应官方X账号被冻结丨每经早参
NO.1 隔夜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52%,本周累计下跌2.37%;纳指涨0.7%,本周累计下跌3.45%;
据福建消防消息,近日,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松园陵园出现一条大蛇,正在陵园内工作的员工们发现后,随即报警求助。消防员到场后经确认,这是一条缅甸蟒蛇,预估长度达3米长,体重超50斤。
3月7日,张学友演唱会方发布声明,称张学友本周广州演唱会因身体原因取消,“因演出取消带来的票务及其他后续处理方案,我们将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于2025年3月8日12:00前公布。”
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马逢国:香港一位女警察报名航天员选拔,正接受训练
会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马逢国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的广阔天地给了香港人无限的空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给予香港人特别是香港年轻人很多机会。
菊花素有“延寿客”之称,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对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有很好的效果。
3月7日上午,滨城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滨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燕,滨城区委书记单纪亮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刚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祖庆、区政协主席边洪芳、区委常委以及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班子成员参加会议。